第一卷 少年游 第四十二章 拥一关而拒天下-《三尺青锋》


    第(1/3)页

    凡欲入关中者,必过函谷关。

    此关北带河,南依山,周回五里余四十步,高二丈。

    扼守崤函咽喉,西接衡岭,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地势险要,道路狭窄。

    车不方轨,马不并辔。

    当年天下之士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秦人只是据关而守,便让那些天下间的名将雄狮,寸步不可进。

    此刻朝清秋等人就站在这座雄关之前。

    许望面色通红的给几人介绍着这座雄关的历史。

    “书上说,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尘向北空。”

    “书上说,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

    “故人诚不欺我,果真是天下雄关。”

    朝清秋嫌他有些烦了,“书上是不是还说过,老子西出函谷关,顺手化胡为佛了?”

    许望瞥了眼释空,没敢言语。

    佛道之争自来激烈,至于谁是谁非,其实极难分辩。

    不然也就不会有这么多年来佛道约下的金鼎之论。

    所谓金鼎之论,便是每隔十年佛道双方各自要选出这个十年之中最具佛道灵气的道子与佛子,相约在那天澜山金鼎峰上展开一场佛道之辩。

    释空在路上说过,他这次也许也会是佛门中的一人。

    朝清秋几人对这些都没什么兴趣,佛也好,道也好,好人自然是有的,可当中也难免有楼难寺主持和迦南圣子这样的人。

    水至清则无鱼,用在佛道也可。

    函谷关前自然守着不少军士,凡是要进关之人必须将身上所带之物交给门前守卫一一验看。

    一个守关之人翻看着几人的通关文书。

    大秦对通关文书看管极严,最初之时为了防止他国奸细,只有秦国之人才有朝廷所发的文书。

    只是随着大秦国势日盛,兵出函谷而向东,中原之地大部分被纳入了大秦的版图,自那时起,秦也开始将通关文书发放给他国之人。

    虽然如此,通关文书依旧是一纸难求。

    他们所持的文书都是当日阳城的李老爷花重金从大秦商人那里购得的。

    那人年岁不大,看着十八九岁的年纪,身形还没长开,一身秦军的黑甲穿在身上,显的有些松松垮垮。

    这人看完了文书咧嘴而笑,露出一嘴白牙,“看这通关文书,你们是第一次来函谷关,咱们这个关口虽然说是处关隘,可关内有名的地方还是不少的,你们可以多看看。”

    他将手中的通关文书还给朝清秋等人,然后一闪身让开了身后的道路。

    函谷关本就是依山而建,在关外之路也不过是最多容得二马并行,不想到了关内道路也是极为险峻。

    朝清秋感慨道:“难怪当年诸国联军抵函谷关而不能入,确实是天下雄关。”
    第(1/3)页